推行“五类教育” 促进戒治质量
中国政府网 贵州省人民政府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发布 / 场所动态
推行“五类教育” 促进戒治质量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五类教育”是贵州省第一强制隔离所(以下简称省一所)近年来的教育矫治工作经验总结,是着眼于教育矫治实际的一项优化措施。通过一年多的调研、实践,省一所制定了戒毒人员“五类教育”实施方案,把教育内容、载体、时间、形式等有机地融入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模式。

清晰定位 形成合力

五类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文化素质教育、法律常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特色课程教育第一类是以党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引领,贯穿教育矫治始终,发挥“方向盘”的作用,为其他教育指方向、定标准。第二类是将以中华传统文化、阳明心学、戒毒知识文化素质教育为重点内容的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基础,侧重于以文塑人、用文化人,为其他教育奠基础、提效果。第三类是将以禁毒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为主的普法教育作为重点,侧重于法律常识和守法意识教育,为其他教育划重点、分主次。第四类是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为教育主线的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核心,侧重于以德育人、以德修身,为其他教育提供源动力和内驱力。第五类是将以书法、绘画、音乐、职业技能培训等课程为内容的特色课程教育作为亮点,侧重于职业技能、书画、手工等方面的训练,培养一技之长、良好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情趣,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五类教育”既独立存在、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彼此支撑,并根据四期(区)时间段和教育矫治目标的不同,循序渐进、按期(区)分别分类实施。

深挖内容 取得实效

在特色课程教育上,2020年教育矫正中心撰写了《原生态民族音乐背景下对教育适应区戒毒人员开展音乐矫治案例》已经录入12348案例库,2021年3月被司法部戒毒局评为经典案例之一,案例得到了吉林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微信公众号转发。目前“五类教育”有21门课程,323个教学视频,涵盖心理健康、康复训练等内容,基本满足当前戒毒人员课堂化教育需求。“五类教育”设置是一个开放的课程,后期将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以满足戒毒人员对教育多样化需求,让更多的戒毒人员享有戒治获得感。

合理设置 妥善安排

为确保达到教育矫治目的,省一所结合教育戒治工作实际,根据“五类教育”实施方案要求,在戒毒人员课堂化内容的安排上,采取分类分期开展方式,根据四期(区)时间段和教育目标的不同,循序渐进、按期(区)分别分类实施“五类教育”,固定了各戒毒期(区)的教学时间,确保各戒毒期(区)戒毒人员每天按时接受课堂化教育,确保戒毒人员课堂化教育开展规范、连续、系统,各类教学视频深受戒毒人员喜爱,课堂化教育内容更丰富,改变了之前教育内容单一、枯燥的现状,课堂化参与率明显提高,主动参与课堂化教育的意识逐渐增强,创新了戒毒人员课堂化教育开展方式。

科技加持 提高效率

根据“五类教育”在执法大数据平台教育矫正子系统中统一设置课程门类、课程、课时等内容,做到统一规范,戒毒大队民警在完成课时后,在教师上课记录处录入相关信息,即完成戒毒人员课堂化教育记录,教育矫正子系统变得易操作,大大减轻工作民警录入信息工作量,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为下一步系统实行单轨运行创造积极条件。


责任编辑:潘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