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退伍不褪色 乡村振兴立新功
中国政府网 贵州省人民政府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发布 / 场所动态
坚持退伍不褪色 乡村振兴立新功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光彩照人的色彩,有的只是逆光而行的藏青蓝;他们没有光辉灿烂的英雄事迹,有的只是顽强坚守的平凡。他们是微光者,却散发着温暖的光亮,组成新时代的炬火,书写着贵州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色彩斑斓的篇章。


微光者


为了更好地激发广大民警职工砥砺奋进、干事创业的激情,增强队伍向心力凝聚力,促进队伍发展建设。局新闻宣传中心将设立《微光者》栏目,旨在聚焦系统内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的建设者、奋斗者、坚守者,通过寻找挖掘扎根基层、坚守一线的典型人物事迹,展示他们真实的工作生活状态,展现他们在一线坚守、奋斗的微光瞬间,充分展现贵州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民警职工忠诚担当、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凝聚队伍磅礴奋进力量,促使广大民警职工以奋进者的昂扬姿态投入到司法行政戒毒工作中,谱写戒毒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微光,每一束微光都是力量。微光汇聚,星河万顷,让我们一起汇聚微光,照亮新时代奋进征程。




杨中政,男,仡佬族,贵州道真县人,1979年10月出生,1997年12月参加工作,200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本科毕业,现任贵州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财务科副科长、一级警长。




2019年6月至今,在望谟县大观镇团结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等次,多次受到各级领导的表扬,近日,荣获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表彰。



参与脱贫攻坚以来,一直战斗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该同志始终不忘初心、默默奉献,扎根基层,心系群众,情洒团结,用军人的标准兑现自己的诺言,以帮扶成效赢得群众的认可和历史的检验,书写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他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深受当地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被当地群众称赞为“巧干实干的贴心人”“脱贫攻坚的领航者”,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和力量。



真帮实扶得民心


2019年6月,刚从部队转业到单位不到半年的他,义无反顾的接受组织委派,到距贵阳约230多公里外的望谟县大观村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临危受命,服从命令是天职,他没有犹豫,没有退缩,他常说:“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他始终怀着一颗敬业心,工作充满干劲、任劳任怨,不计得失,一心扑在工作上。



为了尽快适应环境,打开工作局面,积极融入脱贫攻坚战,他白天入户走访,晚上开会研判,在最短的时间内摸清了全村7个村民组133个精准扶贫户、20个五保户、42名党员、10位留守老人。通过常态化深入走访串户,了解全村基本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认真梳理问题和困难,找准问题根源,与村干部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制定好精准帮扶工作计划,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销号。身为第一书记的他,置身体于不顾,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坚持驻村几个月不回家。群众看在眼里,痛在心上,纷纷点赞称:我们村来了一个好书记。


驻村以来,他积极争取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发出倡议书,组织单位民警职工向团结村捐款捐物10余次,金额达10万余元。走访慰问困难党员30人、贫困群众80户,困难大学生16人。组织为留守儿童心理辅导8次,组织义诊服务群众8次。开展“冬季送温暖”行动,慰问留守老人50人,为团结村儿童、老人“手工织爱心毛衣”40件。积极协调省女所捐赠禁毒宣传展板30块、海报100张、宣传单1300张。


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团结村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真情实意的扶贫感染和影响着村民,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的传统美德风气蔚然成风,村民们无不切身感受到了杨书记的关爱带来的变化。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他时刻谨记“群众的利益无小事”,由衷的感到欣慰,一定要带领群众撕掉绝对贫困的标签,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作为他的首要职责和光荣使命。



真抓实干战脱贫


刚到团结村担任第一书记不久,他发现村干部参与到脱贫攻坚主动性不高,责任心也不强。驻村干部工作效率低,导致信息不精准,群众认可度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他想方设法,不厌其烦做工作,经常找村干部谈心,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自己以身作则,带头改进村干的工作作风,既当护林员,又当啄木鸟。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极力协调和率先垂范下,积极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以党建带队建,帮助贫困村培养一批“永不走的工作队”。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驻村期间,多次自掏腰包请村干、党员和群众代表吃连心饭,开座谈会,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并规划了村庄发展的方向。通过不懈努力,他们凝聚了人心,树立了信心。有了村民的参与,确保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驻村以来,他视驻地为故乡,把群众当亲人,办了一件又一件实事,解决了一件又一件难事。帮助协调新修建10公里产业路,新建村文化广场,修复5.6公里通村塌陷路面。他主动对接帮扶单位,申请资金为六门组修建饮用水池,有效解决了全组89户、402人饮水不足的现实困难。全程参与3.8公里引水工程建设,绘制管网走向,监督施工和后期管理,让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帮助困难群众申请解决了62个公益性岗位,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增加了百姓的收入。针对贫困户的居住环境,积极向省戒毒管理局汇报,申请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经费21万元,对全村54户贫困户安全用电线路进行改造、对8户贫困户卧室客厅进行装修、6户贫困户门窗更换安装。为了改善村民厨房卫生环境,争取专项资金对3户厨房修缮,张贴卫生示范户。为消除视角贫困,争取资金购买床、桌子、凳子、衣柜,为全村购买502个垃圾桶、垃圾袋,分发到每家每户解决生活垃圾乱扔乱到现象,使村庄干净整洁,环境得到较好整治。





真情实意促发展


“产业兴,则农村兴”,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干的。为了发展村产业,增强农民收入,他从村民急难愁盼的事情入手,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外出学习,亲自论证。根据团结村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选择种植澳洲坚果为主导产业,坚持以产业发展带动脱贫攻坚。一家一家做工作,苦口婆心,敢为人先,集中攻坚力量,与村支“两委”组织召开群众大会共50余次。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澳洲坚果种植的宣传力度,全村澳洲坚果种植面积达1386亩,2021年经济收入大幅提升,村民腰包鼓起来了,脸上笑容也灿烂了。刘大爷紧握着他的手说:“杨书记是我们村的致富引路人”。


工作中,他充分发挥该村距县城近的有利优势,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规划,打造县城半小时车程农旅一体亮点村、慢生活体验精品区,山地高效农业与休闲观光农业完美结合亮点村,将团结村融入望谟县旅游发展大盘子,推动产业和旅游同步发展,让广大群众从中受益。2021年是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的起步之年,对于参与过脱贫攻坚战的他来说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如何把团结村发展的更好,如何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始终是她们所思所盼,更是职责所在。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村民养殖的蜂蜜大丰收,3000斤蜂蜜面临滞销,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通过发动省女所民警帮助巧路村购买芒果达1000斤,以及通过微信、对接东西部协作电商平台销售蜂蜜,共计2000余斤,实现农户增收,他脸上露出了笑容。为拓宽销售渠道,助力产业发展,帮助农户销售大米2000公斤、油茶800余斤,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帮扶作用,做活村干部“大服务”民生实事,做到线上线下齐发力,真帮实扶促致富。



真蹲实驻作奉献


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他始终坚持把讲政治、顾大局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尽职尽责干好本职工作,做到受领任务积极主动,不讨价还价,驻村安排工作雷厉风行,身先士卒。但是,面对家人的盼望和埋怨,他只能默默地承受着。


2018年11月,该同志转业刚分配到省女所工作不到半年,小孩尚小,父母身体欠佳。参与驻村工作期间,既不能照顾小孩,又不能孝敬父母。他坚守岗位,把困难与委屈深埋心底,没有因此请过一天假,也没因此耽误过工作。


2020年,远在道真老家的家人患重病住院、生病垂危。此时正值脱贫攻坚战最关键时刻,他都没有回家看望过一眼。2020年春节,原本准备带着妻儿一同回家看望家人的他,因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需要,悄悄地退掉了手中的车票,怀着对家人的亏欠一心坚守在驻村工作岗位上。用他的话说:自古忠孝难两全,只能用工作的敬业来弥补。


2021年4月,组织在新一轮选派乡村振兴驻村干部时,他又克服重重家庭困难,做通了妻子思想工作,坚持继续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组织经慎重考虑同意了他的申请。顾大局、识大体,舍小家、顾大家,立足岗位作奉献这种忘我的工作作风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要用自己的真实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道路上践行着一名警察的承诺与奉献。



责任编辑:孙 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