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员能否成功戒除毒瘾,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其内心必须具有强烈的戒治意愿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近年来,贵州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省一所)围绕如何增强戒毒人员戒治意愿、涵养健康生活、激发内生戒毒动力开展戒治探索实践,着力帮助戒毒人员从“要我戒、强制戒”转变为“我要戒、我能戒”为出发点,逐步形成了“六省六明六立”自我教育戒治方法。
“六省六明六立”内涵:
一省世界观,明是非,立礼;
二省人生观,明方向,立志;
三省价值观,明追求,立业;
四省道德观,明仁义,立德;
五省荣辱观,明良知,立行;
六省戒毒观,明信念,立信。
“六省六明六立”目标:
通过“两类专题”“两种载体”“三大平台”“三块阵地”“四个课堂”“四项活动”六大举措,贯穿戒治全过程,使戒毒人员不断强化内生戒毒动力,增强其责任心和自控力,促进身心康复,做到自省、自明、自立。
“两类专题”省世界观,明是非,立礼
专题宣讲强意识:
制定“六省六明六立”自我教育戒治专题教育课件,引导戒毒人员自省错位的世界观,明辨是非曲直,强化法治思维。
专题普法树观念:
强化思想政治、法律常识教育,树牢戒毒人员法治观念。
“两种载体”省人生观,明方向,立志
“思过园”里省己过:
线上建立“思过园”戒治专栏,展播戒治心得、感言或短视频,引导戒毒人员自省错位的人生观,校正人生方向。
“矫治园”深剖析:
线下建立“综合矫治园地”,刊载戒毒人员自我剖析材料或感言,以剖析促戒治,科学确立人生志向。
“三大平台”省价值观,明追求,立业
自我救赎强责任:
以“感恩回馈亲人”为平台,戒毒人员主动将戒治心得以写信的方式向家人汇报自己的戒治情况,不断增强戒毒人员的责任心。
提升能力促就业:
打造“专地融合就业孵化基地”,开展就业指导,帮助戒毒人员树立正确就业意识。
后续照管固操守:
发挥“专地融合”“两个拓展”站点作用,指导社戒社康人员科学立业,巩固戒治成果。
“三块阵地”省道德观,明仁义,立德
精神引领明仁义:
建立自我教育戒治文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戒毒人员自省错位的道德观。
音乐熏陶强戒治:
组建“春之声”合唱团,开展音乐、乐器教学,提振精气神和自信心。
辅助教育养美德:
开展喜闻乐见、寓意深刻的全所性辅助教育,强化团队意识,培养个人美德。
“四个课堂”省荣辱观,明良知,立行
规范管理正言行:
抓实行为规范、生活规范、管理规范、执法规范,矫正言行,树立规矩意识。
特色教育致良知:
抓实戒治操典、阳明心学教育,从传统文化中感悟人生道理。
同伴戒治互鼓励:
开设同伴教育课堂,同戒相互提醒、相互鼓励、相互促进,共省错位的荣辱观。
现身说法重践行:
邀请戒断成功戒毒人员,在所内外开展现身说法和禁毒戒毒宣讲,形成身体力行的戒治态势。
“四项活动”省戒毒观,明信念,立信
每日一省常感恩:
早操前诵读戒毒誓词,早餐、午餐前诵读感恩词。
集体共省强意志:
每月开展1次主题活动,以演讲、座谈等方式分享戒治感悟,坚定戒毒意志。

面亲反省强信念:
通过亲情电话、信件、亲人到所帮教等方式,用亲情感化戒毒人员,反思戒毒过错,激发责任感和戒毒信心。
内观自省祛毒瘾:
运用“内观疗法”引导戒毒人员反思自我、增强自信、祛除毒瘾。
每月拨打亲情电话次数上升,对家庭、亲人的关心度明显提升;
戒毒人员家属探访次数增多,家庭亲情关系修复效果明显;
在戒人员戒毒观念正确、戒毒意愿强、回归社会信心足,通过开展戒治效果问卷调查,正向回答率90.86%。
场所教育戒治质量明显提升
所内戒毒人员所内违规违纪率大幅下降,教育戒治氛围持续向好。所外通过第三方服务,对解戒离所人员连续四年开展操守率评估调查,解戒人员操守率逐年提升,从2019年的82.63%提升至目前的95.37%,实现了复吸率持续下降的阶段性成果。
为新时代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探索了新路径
“六省六明六立”自我教育戒治方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涵,以六大举措为抓手,以增强戒毒人员戒治意愿,激发戒毒人员内生戒毒动力为目的,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可复制和可借鉴的现实意义。
在贵州省司法厅、贵州省戒毒局关心支持下,在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高校的帮助下,省一所“六省六明六立”自我教育戒治方法取得阶段性成果。广东、浙江、山东等地部分兄弟戒毒所到所交流学习中,对此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认可。接下来,省一所将进一步完善场所教育戒治体系,勇担社会责任,为平安贵州、法治贵州建设和司法行政戒毒工作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