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聚焦 | 省戒毒康复所携手心理咨询团队探索自愿戒毒新疗法
中国政府网 贵州省人民政府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发布 / 场所动态
经验聚焦 | 省戒毒康复所携手心理咨询团队探索自愿戒毒新疗法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编者按:为加大全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工作经验做法、总结实践的报道力度,局微信公众平台现新增专栏“经验聚焦”,面向各所征集稿件,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项目背景与目标近日,一套针对戒毒康复(药物滥用)人员(以下简称自戒人员)的特色沙盘疗法——“元境心愈康复疗法”,在贵州省戒毒康复所(以下简称省戒毒康复所)试点推广,获自戒人员一致好评。该疗法由省戒毒康复所联合贵州省著名心理学专家王雪颖老师的心理咨询团队开发,是融合心理学理论与传统文化智慧的创新型心理康复项目,以“以境启心,以心塑境”为核心理念,通过沉浸式体验促进自我觉醒与目标重建,助力自戒人员排解心理困扰、重建积极心理状态,推动戒毒康复进程。

沙盘里的“第二人生”

疗法在温馨舒适的沙盘室开展,以“时空流沙盘”为核心道具,模拟人生决策场景,直观呈现成瘾行为代价与健康选择回报。21天为一完整周期(符合行为养成规律),每周1次团体活动,搭配多维强化手段:每次课后设《心灵奇旅》《野性的呼唤》等主题影视作业深化反思。每日安排阳明心学诵读(聚焦“知行合一”)唤醒内在力量,以及《论语》《道德经》选段抄写稳定情绪、提升心力。

治疗过程:心理咨询师引导自戒人员放松身心,模拟20至60岁人生过往,在沙盘中布局专属场景。

案例片段:当自戒人员小李在沙盘中又遇到逆流事件时,整个身体都在发抖。心理咨询师回忆道:“那一刻,他仿佛回到了25岁创业的低谷,情绪波动剧烈,但最终通过沙盘表达释放了压抑。”治疗结束,心理咨询师会跟自戒人员深入交流,挖掘成瘾原因等潜在问题,针对性给出心理支持与引导。

科学机制:将沙盘中的复吸选择定义为“决策信息不足导致的投资失误”而非道德失败,减少羞耻感。

案例延伸:某自戒人员因“毒友邀约卡”损失全部虚拟资产后,当晚抄写《论语》“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20遍,次日坦言:“避开毒友才是君子决策”。这种具象化方式能更贴近生活场景,让自戒人员们提前知道怎么避开风险因素,其效果源于时空流沙盘激活前额叶决策功能、课后作业重复加深神经元印象等科学机制。

跨专业协同的创新实践

疗法创新采用“专业心理咨询团队+心理咨询民警”双主导模式,21天周期分三阶段配合:

首个7天:毒瘾生理戒断期民警重点观察自戒人员对影视冲击和沙盘代价的反应并反馈;通过沙盘中的“真实事件卡片”具象表达,帮助其直面成瘾根源,意识到哪些是高危行为。

第二个7天:心理代偿期心理咨询师民警结合反馈,以心学诵读引导分享;通过《论语》《道德经》选段抄写,强化自戒人员对“君子”“道”的认知。

最后7天:社会模拟期双方协作通过沙盘操演回归社会挑战,增强自戒人员自我认知与内驱力,并通过预演看到回归社会后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愿意提升自己来找回正面积极的角色定位。

日常协作机制:民警留意情绪行为变化供心理咨询师调整方案;活动时,心理咨询师民警以沙盘体验中的事例引导分享,营造积极戒毒氛围。

从治疗到预防的延伸

“参与后仿佛经历了完全不同的人生,压力瞬间得到缓解,重燃希望。”小李激动地说。

贵州省戒毒康复所心理咨询师团队表示:“该疗法效果显著,许多自戒人员接受治疗后,心理压力瞬间缓解,情绪稳定性提升,戒毒信心与决心更坚定。未来将持续完善疗法细节,并考虑衍生应用于禁毒宣传教育,让学生在模拟人生选择中直观体会吸毒后果,实现比传统说教更有效的沉浸式教育。”

未来展望

下一步,省戒毒康复所计划联合更多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的专业人士,进一步探索创新型心理康复项目在不同人群中的适用性,推动其从“治疗”向“预防”延伸,打造更系统的戒毒康复体系。

责任编辑:陈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