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警心——省女所《咨询室里的暖阳》
中国政府网 贵州省人民政府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发布 / 场所动态
师者警心——省女所《咨询室里的暖阳》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九月,既是校园书声琅琅的开学季,也是致敬师者耕耘的教师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戒除毒瘾的无声战场,戒毒人民警察以警徽为灯、以教诲为桨,为迷失的灵魂摆渡重生之路。他们既是场所安全的坚定守护者,更是迷途者回归正途的“灵魂摆渡人”。

金秋九月,贵州省戒毒管理局微信公众号以“师者警心”为主题,分享司法行政戒毒系统中,那些用希望点亮黑暗、用坚守唤醒新生的教育戒治故事。

今日,给大家讲述贵州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师者——王婧的故事。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温柔地铺在咨询室的座椅上,空气中浮动着淡淡的木质香气。这方不大的空间里,却藏着驱散迷茫的温暖。在这里,我身兼民警、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心理咨询师三重身份,陪伴戒毒人员走过心灵的“戒断期”。现在,请随我的镜头,一同探索在咨询室这方安静空间里,悄然发生的陪伴与疗愈。


从7分到5分:她没发现,自己已经在变好

第三次见面,她还是低着头,膝盖并得紧紧的,手指在衣角上绞来绞去。

“这周…… 还是睡不着。”她的声音压得低,“总控制不住去想,身体恢复不好怎么办?”

我没有急着安慰而是轻声问:“如果给身体的不适程度打分,1到10分,分数越高代表越难受,今天你会打几分?” 

她想了想:“5分。” 

“那我们回想一下,上周大概是几分?” 

“7分......” 话说到一半,她忽然有些惊讶地抬头看了我一眼。

我指着她悄悄松开的衣角,笑了笑:“你看,从7分到5分,其实已经轻了不少。或许我们可以试着跟身体说:‘慢慢来,我愿意多等你一会儿’。”

她没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我分明看见,她一直绷着的肩膀,像被风吹软的窗帘,悄悄放松了下来。


 一碗红烧肉:绕开悲伤,与美好重新相遇

她坐在那儿,将手中的纸巾揉成一团。漫长的沉默后,声音带着绝望:“说再多也没用,我错过了陪伴女儿的时间,都是我的错。” 

我没有触碰那份沉重的自责,而是轻声问:“或许,你可以告诉我,女儿最喜欢你做的哪一道菜?”

她愣了一下,一丝笑意爬上嘴角:“红烧肉,每次做,她都能多吃一碗饭。”

“那做红烧肉要放什么佐料呀?”我顺着话头问。

话匣子被轻轻撬开,她开始讲要选带皮的五花肉,焯水时得加姜片和料酒去腥味,冰糖要小火炒到深琥珀色才够香;讲女儿小时候总蹲在厨房门口,鼻子凑得近近的,隔一会儿就问“妈妈还要等多久”;讲有次酱油放多了,女儿却捧着碗说“比饭店的还好吃”。

她越说越轻,眼里的光慢慢亮起来。我静静聆听,陪伴她绕开巨大的悲伤,那些藏在烟火气里的回忆,本身就是最好的解药。


 把“我好不好”的权力,拿回到自己手里

“无论我做什么,从他那里得到的都只有批评。想想自己,确实做不好任何事情。”她用自嘲掩饰着内心的刺痛。 

我望向她:“听起来,你一直在等待一份来自父亲的认可,甚至是一句道歉。” 

这句话击穿了她所有的防御。她僵住了,仰起头,努力不让泪水滑落,最终化作一声轻轻的:“嗯。”

“也许这份认可,他永远都给不了,但这不是你的错,是他没能力看见你的好。”我放轻声音,却带着坚定说道:“但我们现在可以做一件事,你已经不是小时候那个要靠他评价才敢肯定自己的孩子了。要不要试着,给自己发一枚‘做得很好’的奖章?”

她擦眼泪的手顿了顿,第一次没有反驳。我知道,那把定义“自我价值”的钥匙,正在慢慢从别人手里,回到她自己掌心。


在戒毒工作中,“教育、感化、挽救” 从来不是一句口号,是藏在每一次耐心的倾听、每一次专业的引导里。心理咨询不是神奇的 “灵丹妙药”,而是人与人之间一场真诚的相遇。作为民警、老师和咨询师,我能做的便是帮助和陪伴戒毒人员在废墟中发现生机,于暗夜里辨认星光。而这,正是这份工作最珍贵的意义:不是创造新生,而是帮他们找回原本就存在于生命里的希望与力量。

责任编辑:彭靖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