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岁月留痕却初心滚烫,以数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将“忠诚、奉献、专业、仁爱”的精神镌刻进每一段从警岁月;他们即便告别工作岗位,仍心系戒毒事业,始终不忘曾经肩负的使命与担当。他们是青年干警的“引路人”,是迷途灵魂的“点灯人”,更是新时代戒毒事业的“压舱石”。
为传承优良作风、营造尊师重道、敬老爱贤的浓厚氛围,贵州省戒毒管理局微信公众号以“霞光引路人”为主题,分享司法行政戒毒系统中,那些老民警的故事。

在贵州省黔东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省黔东所),提起刚刚退休的老同志张一兵,大家无不竖起大拇指。退休后的他并未选择安逸闲适的生活,而是将一腔热忱投入到关心下一代的事业中,返回老家担任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负责人,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家乡的建设和学子们的成长铺路搭桥,用奉献与担当谱写了一曲“退休不褪色,余晖映初心”的动人乐章。
情系桑梓,化身学子“护航人”
从省黔东所退休回到家乡后,张一兵同志迅速进入新角色,将关注点投向了家乡的孩子们身上。在走访中,他深切感受到部分家庭在子女教育投入上的艰难。为了让家乡的孩子们不因贫困而失学,他毅然决然地扛起了募捐的重担。
张一兵同志自2022年担任湾水镇江口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教育基金会副会长以来,积极参与组织金秋助学,主动联络从家乡走出去的成功人士、企业家以及社会各界爱心力量。向他们讲述家乡学子们的勤奋与困境,他的真诚与公信力深深打动了众人。截至目前,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累计发动512人,累计捐款115510.99元,奖助学114人。

这一笔笔凝聚着爱心与希望的款项,如及时雨般帮助了一批批寒门学子顺利踏入大学校门,点亮了他们通往知识殿堂的道路。每当收到学子们的报喜电话与感谢信,张一兵同志的脸上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说:“看到孩子们有书读、有出息,我再辛苦都值得。”

老骥伏枥,点亮家乡“幸福路”
除了关心学子,张一兵同志还时刻惦念着家乡的整体发展。他注意到,家乡部分道路缺乏照明设施,村民夜晚出行既不方便也不安全。为此,他再次挺身而出,带头倡议并推动家乡的“亮化工程”建设。
他不仅自己慷慨解囊,更是带队挨家挨户动员,细致地做群众思想工作,筹集建设资金。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他几乎每天都到现场查看进度,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严格监督施工质量。在他的感召和推动下,乡亲们齐心协力,很快,一盏盏明亮的路灯在家乡的道路上立了起来。如今,每当夜幕降临,家乡的路灯如期点亮,不仅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更照亮了大家的心,温暖了整个乡村。村民们纷纷称赞:“张老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摸黑了!”
初心不改,彰显党员本色

自2024年从省黔东所光荣退休,到家乡关工委的“新战场”,张一兵同志完美诠释了何为“退岗不褪色,离岗不离心”。他将在原单位养成的严谨、负责、乐于奉献的优良作风带到了新的岗位上,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作为家乡谋实事、办好事的具体行动。
他的事迹,不仅赢得了家乡父老的交口称赞,也为全体退休同志和青年民警树立了榜样。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退休是职业生涯的句点,也是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另一个起点。张一兵同志正如一抹绚丽的晚霞,持续散发着光与热,温暖着家乡的土地,也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到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崇高事业中来。
责任编辑:彭靖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