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 | 非遗传统文化安顺地戏结合心理剧在心理矫治中的运用与研究(二)

毒品预防教育与戒治帮教综合服务平台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登录开始学习!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禁毒戒毒知识宣传 / 禁毒戒毒听“我”说 / 戒毒方法听“我”说
开学第一课 | 非遗传统文化安顺地戏结合心理剧在心理矫治中的运用与研究(二)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方案及步骤



前期地戏引入场所教育矫治工作开展

第一步:地戏文化引入场所,组建兴趣小组。

第二步:进行前期调研和心理小组干预:打造优秀传统非遗文化学习氛围;组织戒毒人员学习地戏文化,做好唱跳基本功,增加参与度,做好康复训练;引入贵州师范大学项目研究团队参与研究;设计确定心理治疗情景剧与安顺地戏的结合点,确定新治疗方案;组织实施地戏心理剧工作坊干预过程并设计实验进行研究效果论证。

地戏心理剧工作坊实施方案及过程

第一阶段:选定参与人群,开展热身活动,增强戒毒人员积极性;总结前期经验,在场所内开展团辅、沙盘、地戏文化课程、心理剧体验工作坊等活动,促进戒毒人员参与度与了解度。

第二阶段:地戏心理剧治疗阶段,在场所内开展地戏心理剧研究工作坊,实验组参与地戏心理剧排演,控制组正常教育戒治,没有接受地戏心理剧干预治疗。




心理情景剧中的替身及空椅子技术

工作坊的参与人群

以省安顺所参与地戏心理情境剧演出的戒毒人员为主体,一次参与人数为24人左右。

工作坊的目标

首先,提升参演人员肢体活力与角色塑造能力,使参演人员的表演水平整体提升。

其次,提升参演人员对剧本的编写和参与程度,提高团体的演出动力,创作和训练出参演人员更好的演出心智状态。

最后,提高演出团队的合作、协作与沟通能力,形成一个互助、友爱、成长的心理剧演出团体,最终创作出一部富有真情实感的完整剧本。

工作坊的形式

半结构式地戏心理情景剧剧本排演团体——带领者会设计结构化的训练活动以及每次读剧的流程和顺序,然后设定剧情相关联问题供参与者讨论与分享,以完成符合参演人员表达习惯和逻辑的剧本。

工作坊的过程

地戏心理情景剧剧本排演工作坊的设计主要包括准备、热身、讨论、演出、分享五个环节。在准备环节,进入省安顺所的研究人员和心理剧导演将提前准备剧本、演员的选择、排演场地、服化道具等心理情景剧演出的准备。热身阶段,是团体成员身心启动的关键环节,重在促进团体凝聚力、激发参与者自发性与创造力,本次工作坊的暖身活动包括艺术表达热身、肢体热身、音乐热身、戏剧热身、地戏热身等。讨论阶段,导演和团体成员就地戏知识、剧本故事、表演形式、个人启发进行团体或分组讨论,这个环节的重点在于帮助团体成员熟悉相对认知要求较高的地戏知识和剧本内容,让团体成员可以在心理上降低防御和阻抗,对地戏与心理剧的融合进行个人化加工,提升认知能力、情绪识别能力、自尊水平等。演出阶段,团体成员会根据个人生命故事、情绪故事、地戏选段、剧本排演进行行动式演艺,在演绎过程中也鼓励成员进行自发表演和剧本创编,以更好的促进心理情景剧排演对个人的情绪宣泄、个人整合、团体会心等。分享阶段,每次工作坊中演出结束后,团体成员与导演会交流此次工作坊的感受和体验过程,心理剧工作坊的基本原则是对他人的分享不进行建议,也不评价,主要是结合自己的经验、感受、做法来进行个人分享,以呈现每个人在工作坊中的自我觉察和发现,也在团体的分享中形成相互支持、倾听、学习、影响的团体动力。




心理情景剧准备

地戏心理情景剧的剧本创编

本次研究团队根据对戒毒人员的问卷调查、个体访谈和文献资料,创作了心理情景剧剧本初稿,然后根据省安顺所民警、心理研究学者、地戏非遗传承人、研究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对剧本的剧情、语言、地戏融合进行修改,在剧本中充分体现地戏元素与心理剧技术,最后在排演工作坊中由参演的戒毒人员和心理矫治民警对剧本进行再创作,前后经过六次修改,最终形成此次戒毒地戏心理情景剧定稿剧本。


地戏心理情景剧剧本改编

地戏心理情景剧的排演

本次地戏心理情景剧的排演工作主要分为心理剧导演技术培训、剧本推演、团体排演三个阶段。因为剧本中存在跨时空的梦境剧情,此次排演还分为戒毒所内的地戏心理情景剧排演和戒毒所外的梦境场景排演与拍摄。导演技术培训阶段,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研究人员都经过了专业心理剧导演技术培训,对心理剧的起源、基本技术、作用和实践进行了系统学习。团体排演阶段,研究人员和省安顺所心理矫治民警、地戏队队长形成了一个导演团队,共同引导和辅导演出人员进行排演,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对演出人员的表演技术进行了辅导,也对所有团体成员进行了为期12次的半结构团体心理咨询和辅导。通过剧本排演,对戒毒人员进行了心理教育和角色训练。



地戏心理情景剧排演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