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 | 我与艾滋病的斗争史

毒品预防教育与戒治帮教综合服务平台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登录开始学习!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禁毒戒毒知识宣传 / 禁毒戒毒听“我”说 / 戒毒经历听“我”说
世界艾滋病日 | 我与艾滋病的斗争史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抗艾医生 申学文


从社会医院到强制戒毒康复医院,从一名普通医生到贵州戒毒康复医院HIV抗病毒治疗带头人;申学文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我只想把我的病人治的好一点,再好一点。”戒毒康复医院的医生白大褂里面穿着的是警服。HIV(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既是治病救人,更是维护社会稳定。


与戒毒人员斗智斗勇他无奈的治病新生涯


在开始进行戒毒人员HIV抗病毒治疗工作之前,申学文从未想过,作为一名医生,他最紧要的任务竟然不是如何推广开展HIV抗病毒治疗,而是一件本来最简单的事---怎么让病人把药吃下去。


普通人生病往往心思十分简单,只想把病快点治好。但吸毒人员往往思想不稳定情绪极端,携带HIV的吸毒者尤其如此,为了让他们能好好吃药,申学文和他的同事们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对于“顽固分子”,护士发药时就盯着他,一直盯着他看,直到他自己都觉得烦,才肯吃下去。护士会让他们张开嘴,仔细检查是否真的吞下去。但就在这样的死盯下,还是有漏网之鱼。


为了更好地掌握戒毒人员的艾滋病情况,申学文会定期进行CD4(HIV感染的主要靶细胞)和病毒载量(艾滋病病毒含量)检查,一般来说学员积极服药,最起码病毒载量会积极下降,遇到没有好转的,申学文会首先考虑是否出现耐药性,但最后排查下来往往是确实没吃药。


戒毒人员“逃药”时可谓智计百出,让申学文和他的同事难以招架。有的用手喂药进去时做个假动作,跟变魔术似的,看着吃的可认真了,药却不进嘴巴;有的吃了进去,把药藏在舌头底下;最难以识别的是既吃了也吞了,但背过身就扣吐出来。


作为一名有情怀的医生,申学文最大的骄傲本来是能在自己的专业上大展拳脚,悬壶济世,而现在,人到中年,他的专业生涯却仿佛走向另一个岔路口。






尊重与关爱他真的很不一样


有一个叫李某某的戒毒人员,HIV阳性十多年,CD4一百多(免疫细胞极低),病毒载量三万多(艾滋病病毒量极高),最开始服过一次药物后拒绝服药多年,病情已经发展到十分危险的阶段。


来到戒毒康复医院后,依然拒绝服药治疗。


“真的,什么招都没用。”申学文看着李某某的病情不断恶化,备感头痛。于是,他一有空就跑过去找李某某聊天吹牛,摆龙门阵。一开始李某某对他还爱答不理,申学文说一句,他就“嗯”一下。后来去的次数多了,也不绷着了,话茬子一打开收也收不住。


他跟申学文说,他是听别人说吃这个药后会很不舒服,还可能把肝肾吃坏,他害怕。申学文耐心跟他解释:“一方面,不是所有药物都会对肝肾有影响,作为医生,我肯定会考虑好怎么用药,对你的身体最好;另一方面,剂量控制合理,就基本不会影响,我随时注意,一有不适就更改药物,你放心。”


有时候申学文也会跟他聊聊家里的事,两人甚至成了朋友。半年后,李某某决定接受治疗。


他说:“我相信申医生,外面人一听到我又吸毒又艾滋的,根本不会搭理我,这么多年孤独寂寞和恐惧的折磨,只能靠毒品去麻醉自己,但申医生真的不一样,真的。”


一开始服药时,李某某身体会有不适,但他没有任何的不安和恐慌,因为申医生每天都会来问一问他的情况,跟他解释他每一点不舒适的原因。“我的心是踏实的,所以我一点也不怕”


李某某很快适应了药物,基本没有了不良反应。


他的治疗效果十分喜人,CD4因为免疫系统已经受到影响没办法有明显起色,但是病毒载量几乎下降为0。“当病毒载量为0时,艾滋病戒毒学员能不容易生病,提高生存质量,更重要的是,基本不会传染人,对社会和谐稳定意义极大!”


“HIV抗病毒治疗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这既是医院工作,更是社会工作。”只有让更多学员的艾滋病得到有效控制,才能保障更多人的安全健康。


所以申学文会坚持把这件事做得再好一点,毕竟除了医生,他更是一名人民警察。





每天晚上八点左右,申学文总会来到病房,和戒毒人员拉拉家常。


护士说,这些人都很孤独,很多都喜欢待在一边,一天也不讲话。申医生一有时间就走过去和他们聊天,他们虽然嘴上不说,但内心其实都很高兴。


很多戒毒人员就是这样慢慢开始接受HIV抗病毒治疗,因为他们都相信申医生,他们知道申医生有多不一样。


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上刻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在戒毒康复医院这条特殊的战线上,一个戒毒医生的心理素养和沟通交流能力也许比他的医术水平更为重要。


不可避免的职业暴露医生本是凡人挺身而出就成了英雄


这是申学文从事艾滋病戒毒学员治疗的第十五年。


一开始,申学文只是住院病房的一名普通医生。当时领导找到他,告诉他需要有人带头去做HIV抗病毒治疗,他爱人却并不愿意,毕竟“谈艾色变”的心理人人都有,最重要的是孩子还很小,但作为警察家属,最终她还是支持理解了。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申学文这么形容他的职业,对艾滋病戒毒人员的治疗,随时可能面临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职业暴露。每多一次的体检和清创治疗,就会多增加一分被感染的风险,这是申学文和他的同事都心知肚明的道理,但他们已经这样年复一年很久了。






一副手套,再加一副手套;一层布制分体洗手衣,外面套一层布制手术衣,最外面再加一层不透气的一次性防护衣;此外,他还要戴脚套、穿胶靴,这就是申学文与艾滋病作战的战衣,每一次手术和清创,都是在刀尖上跳舞。


尽管每次防护准备都很充分,但还是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职业暴露。


有一位护士操作时出现失误,给艾滋病戒毒人员抽血的针头,误扎到自己。“当时我在旁边都懵了,回去发现里衣都湿透了 ”申学文现在谈起来都心有余悸,万幸的是,针头并没有扎破皮肤出血,反复的清洁消毒后,经多次检查,这位护士确定安全。


“所以我一直在工作中强调,小心再小心。我们与艾滋病作战,就最应该学会如何保护好自己。”经过技术发展和不断的经验积累,现在,针对艾滋病戒毒人员的治疗和风险防范,贵州省戒毒康复医院已经形成了一套规范的流程。


在这里,几乎每一名医护人员都遇到过职业暴露,但没有出现一例感染的案例。


被问及再来一次还会不会想从事这份工作,申学文摆了摆手,“哪有时间想那么多,我现在只想着把手上工作做的好一点,再好一点。”


接下来,申学文想把医院的年轻医生送出去学习,只有源源不段的优秀新生力量加入,HIV抗病毒治疗才能更好地开展下去。


已经治疗了几百个艾滋病戒毒人员的申学文,今年51了,他还想治疗更多。他有一个梦想,如果每一个艾滋病患者的病毒载量都能控制为0,那么社会能安全很多,这些戒毒人员也能少受很多歧视。


“希望他们能增强自信,活出自我;积极治疗,增强体质;洁身自好,让艾滋病到此为止。”申学文笑着说,只要这样,他也很满足了。


然后,他又要去工作了,还有很多的艾滋病戒毒人员在等着他。


日内瓦宣言

我将会凭着我的良心和尊严从事我的职业

我的病人的健康应是我最先考虑

我将尊重所寄托给我的秘密

即使是在病人死去之后

我将会尽我的全部力量

维护医学的荣耀和高尚的传统

我的同僚将会是我的兄弟姐妹

我将不容许年龄、疾病或

残疾、信仰、民族、性别、国籍、政见

人种、性取向、社会地位或其他因素的考虑

介于我的职责和我的病人之间

我将会保持对人类生命的最大尊重

我将不会用我的医学知识去违反人权和公民自由

即使受到威胁

我郑重地做出这些这些承诺

自主的和以我的人格保证




责任编辑:付迪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